4月22日,在第54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我校举办“北地大讲堂”第一讲“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专题讲座。校长孙友宏院士围绕大量具体实例普及科学知识,从认识地球、地球形成和演化历史,关注地球、地球面临的六大危机,善待地球、学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一线的具体行动,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四个方面,为广大师生授课,引导师生多角度、全方位理解生态文明。副校长赵志丹主持讲座。

孙友宏以生动的语言、故事化的叙述表达,为师生讲解了地球历经数十亿年,从一团宇宙星云逐渐成为包含复杂多样生态系统的人类“家园”的演化过程;以伦敦烟雾事件、楼兰古国消失、生物大规模集群灭绝等为案例,介绍了地球目前面临的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暖、生物灭绝六大危机;结合学校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水污染治理、地质公园研究等团队的工作成果,阐述了学校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生动实践;系统总结了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对自然先后经历的“依赖自然、顺应自然、开发自然、掠夺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认识过程。

孙友宏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作为以地质、资源、环境为主要特色的研究型大学,学校始终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充分发挥地质、资源、环境等学科优势,在地质遗迹保护、世界与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耕地质量提升和生态修复等方面积极开展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展现了美丽中国建设中的地大担当。

孙友宏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前提基础;经济与资源绿色共进是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科学方法;社会与环境协同共治是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必由之路;世界与地球持续共荣是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目标导向。希望广大师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发展理念,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为重点,依托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加快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为促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地大智慧和地大力量。

“北地大讲堂”是我校开办的全校性大型专题讲座品牌栏目,主要邀请学术界、文艺界、科学界等各领域名家大师开展主题讲座,是解读国家政策时事、经济社会发展、人文科学艺术的重要平台。

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培训班教师,学生代表400余人参加讲座,并畅谈了学习心得。


孟旭阳 青思班班长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授

正值第54个地球日来临之际,我认真聆听和学习了我校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友宏作的《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专题讲座。孙校长从介绍地球日起源出发,通过梳理地球演化历史的关键地质事件和当代人类面临的主要生态挑战,向我们揭示了当前人类对生态资源极为强烈的需求以及由于生态环境惨遭破坏而面临的困境。学习校长孙友宏院士的报告,使我深刻认识到人是寓于自然之中,人与自然是辨证统一的共同体,每一位公民秉持和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观对于我国乃至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一位青年教师,我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价值观,为推动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李星 青思班临时党支部书记 工程技术学院教授

校长孙友宏院士在今天的讲座中生动地讲解了地球45亿年演化历史,深刻地分析了当下地球面临的危机,详细地介绍了地大人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出的贡献和担当。作为一名一线的地质工程科研工作者,我们应深刻明确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责无旁贷;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守护地球,我们拒绝纸上谈兵。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我们要发挥专业科研和教学优势,研发减碳增汇、低碳固碳技术,倡议绿色生活,改善地球整体环境,践行“两山”理论,共赴“碳达峰,碳中和”未来之约!

薛佳昊 青思班学员代表 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辅导员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校长孙友宏院士的讲座使我倍感振奋,同时深感重任在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作为青年教师,我们要积极承担育人使命,带领学生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勇攀地球科学高峰,积极发挥地球科学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世界地球日的意义更加深入人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庞北 学生代表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博士研究生

在第54个世界地球日,校长孙友宏院士为我们带来了《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讲座。认识、关注、善待、珍爱,人类从史前文明时期的听天由命,到农业文明时期的靠天吃饭,再到工业文明的人定胜天,逐渐在生态文明时期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我们经历了从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到近代机械自然观,再到当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过渡。小到男同学喜欢的键盘、女同学喜欢的口红,大到国家发展所必须的能源矿产,人类要警醒于这些资源的探明储量仅还能供给几十年。人人为公,天下大同,就像《流浪地球》电影中人类为了拯救地球选择在星辰大海中遨游,我校许多老师始终坚守在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一线,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而不懈奋斗,这种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精神与浪漫主义的情怀将永远鼓舞着我们新一代地质人开拓奋进、不断向前。

余加男 学生代表 水资源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

2023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我们有幸参加了由校长孙友宏院士主讲的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讲座。从地球形成和演化的历史、地球面临的危机方面去认识、关注地球,对于地球所面临的种种危机,我校也一直在行动,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将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咐:“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善待地球、珍爱地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李海洋 学生代表 工程技术学院本科生

在本次讲座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校在保护地球环境中的生动实践。白中科教授团队的科研成果广泛应用到全国各地,冯传平教授团队的污水脱氮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韩贵琳教授团队的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分析测试方法对研究地球环境变化起到重要指示作用……这些优秀学者在地球生态保护科研工作中做出的突出成果激起了我心中化所学为所用的浓浓热情。作为地质工程专业学子,我们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科学研究以及之后的工作中都应该时刻将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用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文/吕松卓 摄/王启祥 吴奕达)